攀钢要闻
由股份公司主导,联合四川大学、成都集氢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重庆金世利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编制的《储氢用钒合金》团体标准,近日通过了中国国际科技促进协会组织的评审,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钒基储氢材料标准化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更为未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此次发布的团体标准,系统规范了储氢用钒合金的术语定义、技术指标、检验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确定了储氢用钒合金材料性能评价新方法,涵盖化学成分、物料粒度、检验方法等关键质量控制标准。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据了解,早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启动新型储氢材料研发专项课题,在储氢合金标准体系建设上历经了镁基储氢合金标准为主、侧重稀土基合金开发、聚焦钒基合金技术突破三个阶段。而现阶段钒基储氢合金因其高体积储氢密度和稳定性,被视为低压固态储氢技术的理想材料,在储能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纵深推进,我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三大氢能产业集群,此次《储氢用钒合金》团体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钒基储氢材料领域实现标准领跑。未来不仅有望助力构建安全高效的氢能供应体系,改变现有储氢用材料市场格局,更能逐步推动我国储氢产业规模化增长,带动钒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攀钢日报通讯员 赵小平 李卓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