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工作站
攀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1999年12月16日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人发〔1999〕140号)设立的,与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攀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按照依托项目、联合招收、优势互补、保证质量的原则,开展博士后选拔培养工作。攀钢拥有科研设施完善、工作环境优越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现有各级工程技术人员 405 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144人、工程师179人、研究生125人。拥有H-800 透射电镜、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SHT5206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Instron-8503 电子拉伸试验机、Instron-5569电子拉伸试验机、D/max-rc X射线衍射仪、IRISHR等离子发射直读全光谱仪、ZSX100e X射线荧光光谱仪、AA-680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RL4460光电直读光谱仪、UV-330 紫外分光光度计、CS-444LS 红外碳硫仪、BCS-30D 成形试验机及ISA-4 图相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已建成集管理、信息、办公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专利局、OCLC、Dialog 数据库、Metalnet建立了联机服务。自1983年以来,取得科研成果1465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714项,其中省部以上140余项;获专利100余件,其中铁路用高强度钢轨的热处理技术等获美国专利。
1、博士后研究人员津贴每月8000元以上,课题结束后另可申请攀钢科技成果奖励。
2、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享受公司在岗职工生活福利待遇。
3、博士后研究人员可参加企业重大科技决策、科技攻关会议,可对重大科研方向及科研项目提出建议。
4、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工作进展顺利,品学兼优,可按规定向国家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如获批准,其经费全部用于项目研究。
5、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科研任务完成后,可参加工作站或流动站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定。
6、公司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
有关钢铁、钛材等新材料、冶炼及轧钢新工艺研究的课题,曾经在硕士、博士阶段从事与攀钢相关专业的题目,可申请开展继续深入研究。
一、符合国家规定博士后招收条件的博士,可向工作站或流动站提出进入工作站的申请。申请材料内容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两位本领域专家的推荐信、博士学位证书、科研经历、取得的科研成果及个人简历等。
二、博士后进站程序:
1、本人向工作站提出申请。
2、工作站对申请材料审查和筛选,提出初步人选建议。
3、工作站组织专家对初步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和面试考核。博管办审核后,报领导小组批准。
4、工作站和流动站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书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工作站与博士后签订《在站工作协议书》。
6、进站博士后有关材料上报四川省博管办审批、全国博管会办公室备案。
三、其它事宜参见《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
联系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向阳村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812-3396557
王老师 联系电话:0812-3380512
邮编:617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