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映初心 匠心铸卓越

2025102701.jpg

——记西昌钢钒炼铁厂“卓越之星”、共产党员周凯

[图片说明]:利用封口小镜观察高炉封口状况。

在西昌钢钒炼铁厂的3号高炉前,炉火正红,铁花飞溅……在这里,有一位与高炉为伴、以匠心守护铁水奔流的炉前技师周凯。他以过硬的技术和创新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越追求,成为攀钢钒2025年二季度“卓越之星”。

技术革新破难题

周凯自参加西昌钢钒炼铁厂炉前工作以来,始终致力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他深知,炉前工作是高炉生产的“咽喉”,直接关系到高炉的稳定顺行与成本控制。面对长期困扰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炉前耐材消耗大、铁口维护难、开口成本高等行业难题,他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展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

周凯先后提炼出“浇注铁口泥套”“高炉炉前降低铁水带渣”等一批公司级、厂级先进操作法。这些方法如同一个个精准的“手术方案”,有效攻克了铁口泥套使用寿命短、开炉时间长等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此外,由周凯主持完成的“铁口孔道在线修复技术研究”创新项目在2018年鞍钢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他参与完成的“提高高炉主沟使用寿命”六西格玛黑带项目获得2020年度西昌钢钒二等奖,由他提出的“一种风口圈制作模具及风口堵塞”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认证。这些源自生产一线、凝结着智慧与汗水的先进方法,已成为高炉炼铁宝贵的标准化作业典范。

降本增效显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技术骨干,周凯身上始终有一股锐气与担当。面对炉前钻透杆、炮泥等耐材消耗大的实际情况,他大胆向传统生产模式发起挑战。经过周密分析和反复试验,他提出了颠覆以往“零间隔”出铁观念的新出铁模式,成功将出铁间隔时间延长10分钟以上。通过严密监控铁口打泥压力与时间,确保适宜的铁口深度,使每个班的出铁次数由原来的7至8次降至现在的6次。这一变革性举措,不仅使钻透杆消耗降低30%以上,而且单季度创造经济效益39.6万元,实现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为公司降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在周凯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二季度3号高炉生铁产量达43.9万吨,利用系数高达2.755,创下西昌钢钒开炉以来的最佳成绩。

薪火相传谱新篇

近年来,周凯不仅在高炉上贡献精湛技艺,还主动承担起“师带徒”的重任。通过“一带一”精准培养和“手把手”实操教学,他建立了一整套“跟、看、练、悟”四步沉浸式传习体系。

周凯带徒弟,不仅传授操作技能,更教导他们如何在烈焰奔腾的炉前保持冷静,在突发状况中果断决策。他常说:“炉前功夫,七分在技,三分在心。”这份“心”,是数十年如一日的严谨,是面对炉况波动时的那口“静气”。在周凯的悉心指导下,多名班组长快速成长起来,同时也为高炉培养出不少技术骨干,为3号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大幅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周凯用实践诠释了“薪火相传”的深刻内涵,以自身为火种,点燃了更多青年技工的职业理想,让炼铁的炉火,映照出更多匠心传承的光芒。(攀钢日报特约记者 赖世怀 通讯员 余秀红 文/图)

©️版权所有 2017-2025 http://www.pzhsteel.com.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4002043513393号;蜀ICP备100337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