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能尖兵到管理骨干
[图片说明]:查看纯碱辅料。
在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刘国锋的名字总是与一连串荣誉相连:鞍钢集团“技术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攀钢“标兵”“青年岗位能手”、股份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金牌倒班作业长”……然而,比奖章更闪耀的,是他十五年来始终如一的坚守,这位共产党员以匠心为笔、以热血为墨,在火红的生产一线上书写下不凡篇章。
勤学砺技锻造“状元郎”
2010年,怀揣对攀钢钒钛事业的憧憬,刘国锋入职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初入废水工序,面对高强度人工倒运与复杂工艺,师傅“在废水池养鱼”的绿色愿景,点燃了他对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他沉心学习,白天在现场勤跑、勤问、勤动手,夜晚研读专业书籍,系统掌握了干燥还原、废水处理、浸出等全流程工艺。
2014年,刘国锋转岗至焙烧工序,面对艰苦的作业环境,他以“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勉,开启“魔鬼式”学习。他身着厚重阻燃服,从司炉操作学起,将理论与实践反复印证。无数日夜的坚守,让他练就了“看火辨温”“摸渣知质”的绝活——仅凭熔渣的形态与颜色,就能精准预判熟料质量;触摸尾渣,便可判断成分含量。
这份执着终见硕果。2019年,刘国锋在鞍钢集团职工技能竞赛“群英赛”钒铁焙烧工竞赛中夺冠;2023年,他再获鞍钢技术运动会钒铁焙烧工竞赛第三名,技能水平达到技师等级,完成了从“门外汉”到“焙烧状元”的华丽蜕变。
创新攻坚勇当“先锋官”
作为氧化钒作业区焙浸A线倒班作业长,刘国锋深知焙烧工序的重要性,带领团队在创新创效上屡建奇功。
在工艺优化方面,刘国锋牵头开展“降低熟料中不溶钒”课题,通过管控精渣粒度、优化配料等措施,将不溶钒含量从0.9%降至0.8%以下;推动“焙烧炉耙齿安装优化”项目创新工艺并申报专利,使残渣不溶钒再降0.02%;开展“浸出一次过滤加水”课题优化提升含钒浸出液浓度6.15%。此外,他主导的“A线尾渣残钒含量控制点”项目获得2024攀钢过程管理点成果三等奖。
在降本增效方面,刘国锋通过优化焙烧混配料系统,使纯碱单耗降低3%/班,年节约300余吨,累计创效800余万元;调整热风通道,实现煤气日用量减少2000立方米;优化浸出带滤机,日减少废水处理量20立方米。同时,他发起的“颗粒归仓”行动回收含钒物料600余吨,增效超20万元;修旧利废使备品采购下降超3%,年降本超100万元。近三年,他主导或参与的改进项目累计降本增效超1000万元。
在团队管理方面,刘国锋创新推行“梯度绩效”机制,将指标分解至个人,激发团队动能。2024年,他所带领的氧化钒焙浸A线产量同比提升5%,核心指标连续17个月超奋斗目标,创历史最优。
团队建设甘当“育才人”
刘国锋始终践行“独行快、众行远”的理念,通过参与编制焙烧、浸出工序操作规程,为技能传承奠定坚实基础。近三年,他与6名青年职工签订师徒合同,将自身技能倾囊相授,现徒弟均已成为班组骨干。
在刘国锋的推动下,其团队中18人参加技能鉴定,3人成为高级技师,4人获技师资格,特种作业持证率达100%,“双证”人员比例超过50%。他组织了“班前会交叉学评”“工序互访”等活动,促进跨专业交流,打破业务壁垒,使团队综合表现在作业区三条焙浸产线中持续领先。
在工作中,刘国锋推行“一线工作法”,营造出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其所带班组多次获评攀钢“五型”班组。从技能尖兵到管理骨干,从创新先锋到团队导师,他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在钒制品领域铸就非凡业绩。(攀钢日报通讯员 李伟 谢雨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