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线上的“创新先锋”

2025062302.jpg

[图片说明]:检查自创的立辊吊耳。

“这是我最新设计的挂在BD机架活动卫板上的调整拉杆,使用后可灵活调整砝码座的高度,既能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提高安全作业系数……”6月10日,攀钢钒轨梁厂生技室轧钢生产单元准备白班班长黄继平向笔者展示他的最新发明。这个凝聚智慧的小装置,即将在生产线上接受检验。

苦练内功的破局者

2015年,轨梁厂万能一线建成投产,黄继平被任命为一轧钢作业区准备白班班长。新产线带来新挑战:要实现重轨和方型钢无缝衔接轧制,班组必须提前完成辊系、导卫装配上线。然而,采用万能轧机轧制方型钢,根本没有现成的装配经验可借鉴。面对困境,黄继平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必须挺身而出。”他白天泡在轧机旁反复尝试、记录数据,像搭积木般摸索装配方法;晚上则埋头钻研图纸、查阅资料。经过数月努力,他通过“边学边干”的方式,摸索出一整套大型工具装配技术。由他主抓的导卫装配工艺,为生产线快速达产达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他持续创新的“助推剂”。

2017年,轨梁厂面临轧件料型不稳定的难题,传统直配工艺已无法满足需求。黄继平用行动诠释党员担当,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攻关孔型斜配工艺。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他从轧制力的分布规律入手,反复调整导卫角度;为寻求成熟方案,他连续半个月蹲守现场,记录上千组数据。最终,他设计的“配套导卫安装技术”一次性试轧成功,完全替代直配工艺,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00万元。

生死时速的鏖战者

2024年4月,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拉开帷幕。轨梁厂接到试轧350乙字钢的紧急任务,多家制造商同台竞争,谁先试轧成功谁就能拿下合同。留给黄继平团队的准备时间仅有30天,而整体导卫尚未到货。“等不起!”黄继平果断带着班组翻出废旧310乙字钢整体导卫和夹板箱,先行改制。修改整体导卫体量巨大,他们每天加班加点,采用“歇人不歇设备”甚至“双设备协同作业”的方法,5月11日深夜,最后一组上线导卫验收合格。次日试轧,第一支轧件因温度过低报废,现场气氛瞬间凝固。但黄继平心中有底,他紧盯第二支钢轨冲出来的方向,如“游龙”般的钢轨一道道越过“关卡”,稳稳冲上冷床,最终,13支试轧坯中有11支达标,攀钢以绝对优势拿下合同。

极致追求的细节控

在黄继平的工装口袋里,总揣着一个“密码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导卫开口度、轧辊磨损值等关键数据。他深知,钢轨表面的一道小划痕,都可能成为列车运行的隐患。2019年,60kg/m重轨表面缺陷频发,他带着团队守在轧机旁,对比导卫上线前后的数据差异,首创了导卫装配质量验收样板,有效降低了重轨表面缺陷率。

2023年,黄继平担任万能二线准备区域班长。面对道岔轨轧制中导卫晃动导致的表面微缺陷,他发明了“三向螺旋锁紧法”——在导向支架上安装三个M30螺旋机构,从不同受力点提前锁紧导卫。这一看似简单的“土发明”,却将轧制合格率提升了1%。当同事询问:“这点改进值得拼命吗?”他坚定地回答:“咱是党员,干的活得对得起钢轨上的‘攀钢’标志,更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他制订的《万能区域导卫安装精细化管控标准》实施后,导卫高精度装配合格率大幅提升,万能一线辊系、导卫高精度装配合格率达99%以上,万能二线合格率超97%,持续为轧制高品质钢轨保驾护航。

轧机旁的汗水、数据本上的字迹,共同描绘出黄继平与攀钢钢轨一道,在火光与汗水中不断延伸、勇毅向前的身影。(攀钢日报通讯员 杨秀媛 文/图)

©️版权所有 2017-2025 http://www.pzhsteel.com.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4002043513393号;蜀ICP备100337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