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智渊:扎根钢城的科研先锋

2025050802.jpg

[图片说明]: 在汽车轻量化大会作主题报告。

他创建了国内一流的高强汽车钢研发平台,构建起国际领先的汽车用热成形钢全生命周期研发体系,更打造出一支团结协作、前瞻引领的创新团队,他就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常智渊。近两年来,他相继斩获研究院杰出科技工作者、攀枝花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腐蚀学会青年科创人才、鞍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知与行,建平台强支撑

“为进一步实现汽车轻量化,我们开发了新一代热冲压成形钢,首次实现2000MPa级热冲压成形钢在汽车上的商业化应用。”常智渊兴奋地讲解自己的博士论文,经专家组评审,他的论文获得全优。博士毕业后,常智渊放弃了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的优厚条件,选择“拖家带口”扎根在离生产现场最近的攀枝花基地。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创新本就艰难,而持续不断地创新及迭代突破更是难上加难。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构建“全生命周期研发体系”的理念在常智渊脑海中逐渐成形。

当看到攀钢高强汽车钢研发平台不能满足研发需求时,他选择迎难而上,从选址到每一个螺丝钉,都亲自调研和把关,结合攀钢热冲压钢产品特性,调研国内高强钢试验平台情况,逐渐完成了热冲压中试线、精密热处理平台、氢致延迟开裂研发平台、材料及零部件评价体系等科研“阵地”建设。该平台的实验室建设和设备配置对标国际权威标准,建立了标准化评价体系,完全具备热冲压成形、精密热处理、多脉冲电阻点焊等功能。凭借这些优势,该平台实现了对外服务,如完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鞍钢蒂森克虏伯(重庆)汽车钢有限公司等企业委托的热冲压试制和材料电阻点焊评价工作。

实与新,创体系长领先

“常博士博闻强识,理论知识很扎实,他从材料机理出发构建材料的成分体系和关键工艺,开发出系列高强韧热成形钢产品。”这是西昌钢钒首席专家张龙超对常智渊的评价。他喜欢探索科学本质,善于寻根溯源,并且能够务实笃行、创新突破。

面对超高强钢共性技术难题,常智渊勇挑重担,主持“热冲压钢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重点科研项目。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涵盖高韧性热冲压钢、高韧性铝硅镀层及免剥离镀层直接激光拼焊的全链条产业化技术,研发了1000MPa-2200MPa全强度热冲压钢,较国际同类产品韧性提高10%~20%,打破国外近20年的技术垄断,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这一成果,攀钢构建了汽车用热成形钢全生命周期研发体系。此项目先后入选中国工信部首届新材料创新大赛奖、钢铁行业优秀“三品”案例、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特别推荐优质科创项目,并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4年5月,人民日报客户端以“国际领先!攀钢热冲压钢打破国外20年技术垄断”为题对其进行报道。

鱼与渔,强团队以致远

初到高表面冷轧汽车钢项目团队时,团队中已有4位正高级工程师,而资历尚浅的常智渊被评选为团队经理,想要服众并非易事。但他深知,凝聚力、合作精神、敬业精神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此,常智渊以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的人,通过招纳新入职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来增强团队活力。

常智渊践行“把人才发挥到极致”的理念,帮助年轻人做好职业规划,“手把手”指导,在日常工作中授之以渔,在思想教育中助之以需,在成果收获中给之以鱼。通过这种毫无保留的“输出”,团队中的青年人得以快速成长。

通过努力,常智渊打造出一支刻苦钻研、团结协作、敢于攻关的创新团队。近三年来,团队中有2名科技人员晋升为正高级工程师,2名科技人员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团队考评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并获评攀钢研究院“青年文明号”。

展望未来,常智渊表示,他将继续从汽车钢全产业链视角出发,深耕基础理论研究,以实干和创新为驱动,致力于高性能绿色板材开发,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攀钢日报通讯员 董学强 文/图)

©️版权所有 2017-2025 http://www.pzhsteel.com.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104002043513393号;蜀ICP备10033762号-2